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专区,国产91欧美,日日操免费视频,日日干天天草

首頁>茶油種植>圣子油就是山茶油嗎(圣子油是什么油)

圣子油就是山茶油嗎(圣子油是什么油)

來源:m.hxz788.com   時間:2023-05-18 06:52   點擊:302   編輯:niming   手機版

1. 圣子油是什么油

三椒蟶子干材料蟶子干,蔥,蒜,姜做法1.蟶子干用清水泡半個小時后,沖洗一下去浮塵泥沙,直接放蒸籠屜上蒸20分鐘至熟待用.2.姜切片,蔥切蔥花,大蒜去皮.3.油鍋放3匙油,燒到7成熱時候把蒸熟的蟶子干投入稍微炒炸2分鐘,撈出備用.4.轉(zhuǎn)小火后,原鍋內(nèi)余油中放入花椒煸炒出香味(也為了使花椒不那么麻嘴),加入原只的小尖椒(太辣我不敢切開,喜好更辣口味的就切開小尖椒)和切件的青辣椒,另外把蔥姜蒜也都推入翻炒一下.5.待所有配料味道混合后(2分鐘)把過油的蟶子干加進去,放生抽,白糖,料酒略翻炒片刻入味后就可以出鍋了.小訣竅小尖椒的清香,大紅袍花椒的濃郁辛麻,把蟶子干獨有的鮮韌口感都激發(fā)得非常充分.我想用這個方子去做三椒鴨舌一定是會有驚喜的.

2. 圣子油跟茶籽油的區(qū)別

婺源的山茶油叫圣子油的由來:

天佑四年(公元904年)唐昭宗李曄遷帝于洛陽途中太子,便將新產(chǎn)太子交給金紫光祿大夫胡三公撫養(yǎng)。胡三公祖居婺源,自小就知村人身體健碩多長壽是食用高山上采的茶籽油的緣故,于是安心在婺源精心撫養(yǎng)太子,只把村人粗糙的榨油技術(shù)進行改良榨出新油,取名為“圣子油”,讓太子食用。

宋咸平已亥(公元999年)胡三公離世墓葬婺源。成為婺源胡氏始祖,子孫世以經(jīng)學傳家,將圣子油的榨油方法記錄成冊代代相傳,當?shù)匕傩諏⑸讲铇浞Q為圣子樹。北宋政和乙未年(公元1115年),丞相何執(zhí)中路經(jīng)婺源得知此油,驚奇于胡昌翼傳奇、長壽的一生,就帶了“圣子油”回京獻給宋徽宗,徽宗用后龍顏大悅,讓年年進貢,從此“圣子油”就成了貢品。時過千年,圣子樹和圣子油的稱呼就一直傳承下來。

3. 圣子油多少錢一斤

你說的是蟶子吧。 首先要買活的蟶子。回家后蟶子用水沖一下。用淡鹽水養(yǎng)在暗處使之吐出泥沙,再用清水養(yǎng)一次。一般是早上買晚上就可以做菜了。 調(diào)料:鹽、食用油、味精、料酒、姜末、蔥

1、燒開水,放蟶子。開水中稍燙至蟶子肉變白,撈出,用涼水沖洗去白沫。

2、鍋點火放入油,油熱煸炒姜末出香味時倒入蟶子肉翻炒,翻炒時動作要輕。加入料酒、鹽、味精、清水,約10~15分鐘即可出鍋。 這是我燒蟶子的方法,試試看。 燒出來,湯是奶白色的。因為喜歡喝蟶子湯,所以多加水,味道很鮮美。不喜歡喝湯,可以把水燒干。

4. 圣子油的營養(yǎng)價值及功效

將蟶子洗凈,放入鹽水中浸泡兩個小時,使其吐出泥沙洗凈。

鍋中加入清水,放姜片、料酒,投入焯水,至蟶子開口立刻撈出。

香蔥洗凈切寸段,姜切片。

鍋置火上適量油燒熱,爆香蔥段、姜片,倒入蟶子快速翻炒。

調(diào)入鹽,翻炒均勻即可。

5. 圣子有什么好處就這樣

好處:

1、健腦:蟶子內(nèi)鋅、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較高,可以促進腦細胞的生長,腦細胞活力,加強記憶,滋補大腦,提高腦的功能。

2、美容養(yǎng)顏:蟶子中含有膠原蛋白,可以促進新陳代謝,加快皮膚細胞組織的再生,恢復肌膚彈性,減少皺紋,美容養(yǎng)顏。

壞處:吃多了會導致膽固醇升高

6. 圣子油的功效與作用

1、新鮮的蟶子買回來放清水中,滴幾滴香油,讓其吐盡泥沙

2、去掉泥沙的蟶子反復搓洗,把外殼清洗干凈瀝干備用

3、姜、紅椒切長絲、蔥白切段、蔥葉切花、大蒜拍破后切成末

4、盤子底放適量姜絲的蔥白段,然后放上洗干凈的蟶子,再把剩下的姜絲和蔥段擺在蟶子上

5、放少許料酒,大火蒸五分鐘左右

6、蒸好后,用筷子揀去軟爛的蔥姜,然后淋上蒸魚豉油

7、擺上紅椒絲和蒜末、撒上蔥花,淋上響油即可

7. 圣子油是什么油類

方法/步驟第1步,準備1盆清水,水的量要能夠漫過蟶子。

第2步,把水里放入適當鹽。

第3步,把放入鹽的水中放入少許油,攪勻。

第4步,把活的蟶子放入水中,然后用筷子攪拌1下,讓它們完全浸在水里。

第5步,把盆放在陰涼處,等待210分鐘左右。

第6步,210分鐘過后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盆底有沙子等污物,這時候候,過濾出蟶子,然后再用清水再洗兩到3遍,就能夠制作了。

8. 圣子油是什么油做的

方法1、食鹽+油去沙法

此法是比較方便的一種去沙方式,因為食鹽和油都是日常生活中要用的調(diào)味品。那么具體操作方法為,將蟶子買回來之后,沖洗一下,放在漏籃里,準備一盆清水,按鹽水比5比1000比例加入適量的海鹽,在盆底放上幾根筷子,漏籃放在筷子上,水面上加少許食用油,然后靜置2個小時左右,可以看見底部都是吐出來的沙子。不放心的話可以換一盆水再養(yǎng)一次。

方法2、開殼去沙法

此種去沙方法首先說明具有一定的危險性,但注意安全也可以采取。那么具體操作方法為,將蟶子用手捏住,然后用刀將蟶子的殼撬開,注意不要劃傷手部,然后在蟶子殼肉相接的部位劃一刀,將蟶子和殼完全分開,下刀的部位有一個沙囊,都是蟶子吃進去的沙子,擠干凈或者撕掉就可以了。這種方法比較難以掌握,不經(jīng)常用刀的人不要用這種方式,避免傷到自己。

方法3、焯燙去沙法

此種去沙方法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,操作起來也不麻煩。那么具體方法為,將蟶子洗凈外殼之后,倒入開水中焯燙至開口,撈出后入涼水快速降溫,然后將蟶子肉取出,黑色部分剪開,用力將里面的沙子擠出,擠干凈之后漂洗一下就可以了。

9. 圣子油能擦臉嗎

<30分鐘

較低熱量

新手嘗試

原料:梭子蟹、花蛤、蟶子、鮮帶子、墨魚、基圍蝦、蔥、姜、大米、油 鹽、白胡椒粉。做法:1、梭子蟹切塊,墨魚切條,花蛤和蟶子洗凈(如有泥沙需要提前浸泡幾小時吐盡泥沙)。2、姜切絲,蔥切末。 大米加水煮成米粒開花開始變得粘稠的程度(水量可以比煮白粥略多些) 粥內(nèi)加入少許油攪勻 加入蟶子、墨魚 加入鮮帶子 加入梭子蟹 加入花蛤 加入基圍蝦 加入姜絲 加入蔥花,攪拌勻,煮至海鮮變色,熟透 調(diào)入適量鹽 加入少許白胡椒粉,攪勻即可 煮粥的海鮮,一定要選擇十分新鮮的才行,因為沒有重味調(diào)料的遮掩,若是不夠新鮮的食材就會顯得特別腥。 大米可以提前浸泡一會兒,這樣可以縮短烹飪時間,也更容易粘稠。 加入少許油可以使粥更香滑,也可以不加。 蔥末姜絲可以多放一些,可幫助去腥;白胡椒粉也能去腥和提味,最好不要省略。 海鮮的種類隨意,隨你喜好。 海鮮入粥,不是很容易煮老,可以略多煮一會兒,使海鮮的味道充分融入粥內(nèi)

10. 圣子是啥

被主角葉凡所殺。

圣子是辰東小說《遮天》人物,本身為凡體,后修煉吞天魔功蛻變?yōu)橛腥钡幕煦珞w,為狠人傳承者,修有狠人所創(chuàng)的不滅天功,曾多次襲殺葉凡,后被葉凡所殺.

11. 圣油是什么干什么用

9 世紀至11 世紀的歐洲非常動亂!

一、封建割據(jù)的法國

9 世紀至11 世紀是西歐封建制度普遍確立的時期,

其中以法國最為典型。根據(jù)9 世紀初巴黎圣日耳曼修道院的地產(chǎn)清冊,典型

的封建大地產(chǎn)已經(jīng)在法國普遍地建立起來。圣日耳曼修道院就擁有36,500

公頃的土地,其中大約有一半是領主自營地,一半是農(nóng)奴份地。除勞役租外,

還以實物形式征收各種代役租,單以母雞一項,這個修道院每年就收到5,

887 只,而得到的雞蛋則有30,865 個。由于封建化的完成,奴隸、隸農(nóng)與

破產(chǎn)的自由農(nóng)民已經(jīng)合流成為廣大的依附農(nóng)民階層。被稱為塞爾夫的農(nóng)奴,

大多數(shù)是奴隸的子孫,他們不僅被束縛在土地上,而且在人格上和法律上都

依附于領主,可以隨同土地一起出售。農(nóng)奴不經(jīng)主人許可不能結(jié)婚。許可結(jié)

婚的農(nóng)奴須交納“結(jié)婚稅”。繼承遺產(chǎn)也須交稅,這就是所謂的“死手捐”。

法國農(nóng)民還有一部分稱為“維蘭”的依附農(nóng)民,他們大多數(shù)是由公社破產(chǎn)農(nóng)

民演變而來的。他們的境遇比塞爾夫好一些。維蘭的人格是自由的,在一般

情況下可以世襲占有份地,所負擔的勞役也有一定的標準,在法國南部一年

不超過80 天。

隨著封建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農(nóng)業(yè)技術(shù)也有所改進。這時三圃制已廣泛流行,

注意深耕細作,刈草、施肥,用幾對牛牽引的重犁也普遍使用,耕地面積擴

大,糧食收成達到播種量的四倍到六倍。這一切變化都有利于領主勢力的加

強,他們獨霸一方,稱雄割據(jù)。當時法國從東到西,從南到北分裂成許多大

小公國與伯爵國。如諾曼底公國、勃艮第公國和亞奎丹公國;還有法蘭德斯

伯國、香檳伯國、安茹伯國、土魯斯伯國和巴塞羅那伯國等。從887 年加洛

林王朝的國王胖子查理被廢以后,形成兩個王朝(加洛林王朝與羅伯特王朝)

爭奪王位的斗爭。羅伯特王朝的創(chuàng)始人是強者羅伯特,因抗擊諾曼人入侵有

功,被封為法蘭西島公爵。他的兒子巴黎伯爵埃德又因擊退諾曼人對巴黎的

圍攻,所以在法王胖子查理被廢以后,被一部分封建主擁為國王。但有一部

分領主仍堅持加洛林王朝世襲帝位,推選簡單查理為法國國王,這兩個王朝

相互斗爭近一個世紀。后來羅伯特王朝勢力逐漸強大,而加洛林王朝的領地

只剩下瑯城及其附近一帶領土。987 年,在教會和世俗領主代表大會上,羅

伯特王朝出身的休·加佩被選為國王,他擁有五個伯爵領地,分散在塞納河

和羅亞爾河之間的狹長地帶,全部面積不超過6816 平方公里,境內(nèi)只有巴黎

和奧爾良兩個城市。加佩王朝統(tǒng)治初期,王權(quán)十分微弱。在名義上國王是最

高宗主,大家都應向他行附庸臣服禮,并承認他們的官職和領地是國王授予

的。國王即位時主教也為他涂圣油,成為神授政權(quán)的君王。但實際上各領主

幾乎都是獨立的,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(nèi)有權(quán)宣戰(zhàn)和講和,有權(quán)鑄造自己的貨

幣、制定法律并對其臣民進行審判。在他們看來,國王只是同輩中的第一人。

蒙勒利領主的堡壘把國王從巴黎到奧爾良的通路截斷了,因此,國王必須帶

武裝侍從保護自己,才能從領地這一端走到那一端。加佩王朝初期的國王和

普通領主差不多。他們沒有固定的駐節(jié)地,經(jīng)常帶著隨從由一個莊園轉(zhuǎn)移到

另一個莊園,消耗從農(nóng)民身上搜刮來的糧食和其他物品。有時他們甚至攔路

搶劫,來擴大自己的收入。例如腓力一世(1060~1108 年)曾對過境的意大

利商人進行搶劫。但在對外關系上,加佩王朝極力顯示自己的尊嚴,先后與

英國、德國和拜占廷的君主互換使節(jié)。國王亨利一世(1031~1060 年)曾與

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的女兒安娜結(jié)婚,其目的是提高國際威望。11 世紀末,

由于城市興起,在市民階級的支持下,不斷地戰(zhàn)勝封建割據(jù)勢力,使法國逐

漸走向統(tǒng)一。

階級斗爭的激化,也促使一部分封建主依附于王權(quán)。10 世紀末,正當年

輕的查理二世繼位為諾曼底公爵時,所有伯爵轄區(qū)的農(nóng)民紛紛舉行秘密集

會,他們不顧各種禁令,決定制定新的有關使用森林和水源的法律。997 年,

參加起義的代表在田間集會,公爵聽到這一消息,立刻派副將拉烏爾伯爵帶

領大隊騎士前往鎮(zhèn)壓。他假意允許農(nóng)民代表申訴疾苦,將代表們誆騙在一起,

砍掉他們的手足,起義遭到血腥的鎮(zhèn)壓。1024 年布列塔尼又爆發(fā)了一次農(nóng)民

起義,一位編年史家在敘述這次農(nóng)民起義時說:“他們既沒有領袖,也沒有

武器”,完全出于對領主的仇恨,自發(fā)地起義。法國封建主調(diào)集大批騎士,

才把起義鎮(zhèn)壓下去。

農(nóng)民的反抗,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領主的貪婪,迫使封建地租按“慣例”

交納,這是農(nóng)民斗爭的勝利果實之一,從而稍許改善了農(nóng)民的處境,一定程

度上保證了農(nóng)民的生產(chǎn)積極性,為封建社會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

二、德國、意大利和教皇國

9 世紀至11 世紀的德國、意大利和教皇國存

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。德國對意大利的侵略和神圣羅馬帝國的建立,不僅對

意大利的統(tǒng)一帶來不良的后果,而且加深了德國的政治分裂。教皇國是意大

利國中之國,它既阻礙意大利的統(tǒng)一也有礙于德國的強大。主教授職權(quán)的斗

爭,削弱了皇帝對教會領主的控制權(quán),減少了帝國的經(jīng)濟收入,教權(quán)高于皇

權(quán)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。至英諾森三世(1198~1216 年),教權(quán)達到了極盛

時代。

843 年凡爾登條約之后,東法蘭克王國逐漸發(fā)展成為后來的德國。從9

世紀到11 世紀這段時間,德國也處于分裂局面,國王徒有其名。當時形成五

大公國(薩克森、法蘭克尼亞、士瓦本、巴伐利亞和洛林)相互對峙的局面。

911 年,東法蘭克國王路易死后,加洛林王朝在東法蘭克王國的統(tǒng)治便

終止了,這一歷史事件一般認為是德國作為獨立封建國家的開始。911~919

年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號稱德意志國王,執(zhí)政短暫,接著是薩克森王

朝的奠基者捕鳥者亨利一世(919~936 年)。他是在五大公國的貴族代表

會議上被推選出來的。他之所以當選一是他有強大的實力,二是他的先任康

拉德一世被迫指定他為王位繼承人,并將象征王權(quán)尊嚴的權(quán)杖轉(zhuǎn)交給他。因

此選舉只是一種形式。

亨利一世為了擺脫教會的監(jiān)護,即位時沒有舉行涂油禮,因此引起教會

不滿,給他起了一個綽號,稱他為“無柄之劍”。所以亨利即位之初,除了

依靠自己的家臣,有時也尋找世俗貴族和教會的支持。一切以自己的利害為

轉(zhuǎn)移。

919 年士瓦本公爵布爾克加德試圖反叛,被亨利的家臣所制服,亨利一

世為了減少阻力,賜予布爾克加德在士瓦本境內(nèi)修建寺院的特權(quán),這些寺院

的收入也歸修建者所有。布爾克加德以士瓦本公爵的身份,在自己廣闊領地

內(nèi)推行這一特權(quán),既增加收入又提高社會威望,但引起教會的不滿,稱他為

“毀滅自己公國的暴君”。

亨利一世在同巴伐利亞公爵亞努里夫的斗爭中也采取同樣的策略。921

年亨利包圍了累根斯堡,迫使亞努里夫承認他的最高統(tǒng)治權(quán)。但亨利也付出

高昂的代價,承認亞努里夫?qū)Π头ダ麃喗烫煤退略旱慕y(tǒng)治權(quán),而且后者得到

任命主教權(quán)。亞努里夫還將教產(chǎn)分給自己的附庸。編年史家鄂圖·符里辛根

曾指出:“亞努里夫極其殘酷地破壞了巴伐利亞的教堂和修道院,并把它們

的地產(chǎn)分賜給服役的軍人”。亞努里夫在巴伐利亞的政治獨立性還表現(xiàn)在:

文書上用自己的年號而不用亨利一世的年號(只有931 年的文書例外);同

時他在累根斯堡和薩爾茨堡鑄造自己的貨幣。

因防御匈牙利的進攻,迫使亨利一世對大領主讓步。而大領主也害怕匈

牙利人的蹂躪,在某種程度上與亨利一世采取一致步驟。924 年匈牙利人對

德國進行了一次大規(guī)模毀滅性的入侵,但由于統(tǒng)治階級的團結(jié)和人民的奮力

抵抗,迫使匈牙利人議和,條件是交還被俘的匈牙利首領并向匈牙利交納年

貢,雙方在九年之內(nèi)互不侵犯。亨利一世利用休戰(zhàn)之機進行軍事改革,在邊

境建立設防據(jù)點,命令九分之一的家臣鎮(zhèn)守邊疆,接受騎兵訓練,九分之八

從事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支援前線戰(zhàn)士。這一政策的后果是在薩克森南部和圖林根北

部邊界出現(xiàn)了一些居民點,這些城堡式的居民點逐漸發(fā)展成商業(yè)城市如高斯

拉爾、麥爾茨堡等,德國國力漸強。933 年和約期滿,德王亨利一世因邊防

鞏固,拒絕再向匈牙利人納貢,于是匈牙利再度侵犯德國,933 年3 月15 日

亨利一世在巴伐利亞公爵及其他公國的貴族支援下,在里亞德地方將匈牙利

人擊潰。

此外,亨利一世于923~925 年又奪取了洛林的最高統(tǒng)治權(quán)。在東方,他

對斯拉夫人進行多次征伐,928 年奪取了勃蘭登堡并在易北河中游建立了墨

森堡,迫使一些斯拉夫部族稱臣納貢,并接受基督教。929 年他又同巴伐利

亞公爵亞努里夫一道出征捷克,迫使捷克大公瓦茨拉夫(928~936 年)承認

亨利一世的統(tǒng)治。936 年亨利一世臨終前在艾夫爾特召開全德公爵大會,會

上他指定鄂圖一世為他的繼承人。

鄂圖一世(936~973 年)是亨利一世的長子。他即位時與他父親不同,

接受了美因茲大主教希里德波特的加冕,后者給他涂了圣油并將王權(quán)標志交

給他。這是政教重新和好的象征。但鄂圖一世這一戲劇性的轉(zhuǎn)變,引起世俗

領主強烈的不滿。鄂圖一世當選不到一年,便與法蘭克尼亞公爵艾伯加法發(fā)

生沖突,后者勾結(jié)鄂圖一世的弟弟亨利參加暴亂,但遭到鄂圖一世的鎮(zhèn)壓。

940 年前后,鄂圖一世征服易北河和奧得河之間廣大地區(qū),強占斯拉夫

人的土地,建立了邊區(qū)馬克和兩個主教區(qū):哈維里貝格和勃蘭登堡。鄂圖的

勢力一直延伸到日德蘭半島,并在此建立了三個主教區(qū):亞胡茲、石勒蘇益

格和里潘。

950 年,鄂圖遠征捷克,迫使捷克國王波列斯拉夫納貢。同年他的軍隊

越過蒂薩河,戰(zhàn)勝匈牙利人,俘獲大批戰(zhàn)利品。

鄂圖一世為了加強自己的武裝力量,要求主教和修道院長服軍役和履行

公民義務;主教本人及其附庸均應參加鄂圖一世對各地的軍事征討(這在查

理大帝時代是禁止的)。

富庶的意大利北部諸城市是鄂圖久已垂涎的目標。950 年意大利統(tǒng)治者

羅退爾的寡妻阿德里根德逃到鄂圖那里,請求援助。鄂圖順水推舟,于951

年率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,直接干預意大利封建主的內(nèi)訌。參加這次遠征的

有:士瓦本、巴伐利亞和洛林公爵,美因茲、科倫和特里爾的大主教。951

年9 月22 日占領倫巴底以后,鄂圖在帕維亞接受當?shù)刭F族對他宣誓效忠,并

得到了倫巴底國王的尊號。但并不是整個意大利都承認他的政權(quán),例如,拉

文那就公開反對鄂圖。羅馬教皇對鄂圖的外交使團也十分冷淡,關于意大利

王位的談判被束之高閣。因此,鄂圖不僅要統(tǒng)治意大利,而且企圖奪取對教

皇的支配權(quán)。952 年初鄂圖與羅退爾寡妻阿德里根德成親后,便返回薩克森。

953 年任命他的兄弟布魯諾為科倫大主教,954 年任命他的兒子威廉為美因茲

大主教,次年又任命王室親屬亨利為特里爾大主教。這就減少了后顧之憂,

為第二次遠征羅馬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 960 年教皇約翰十二世因受羅馬貴族的威

脅,請求鄂圖派兵支援。德國在累根斯堡(960 年)和沃姆斯(961 年)兩次

王國的會議上都同意遠征羅馬。962 年2 月2 日鄂圖率領大軍開進羅馬,并

在圣彼得教堂接受教皇加冕稱“神圣羅馬帝國”皇帝。鄂圖一世承認教皇對

意大利地產(chǎn)的要求,但保留皇帝對地產(chǎn)的宗主權(quán),教皇就職后應向皇帝宣誓

效忠,鄂圖常駐意大利的代表有權(quán)直接向皇帝上奏。鄂圖不經(jīng)教皇同意撤換

了拉文那大主教,這引起了約翰十二世的不滿,反過來羅馬教皇又與以阿達

里伯特公爵為首的意大利貴族結(jié)成聯(lián)盟,結(jié)果是約翰十二世被鄂圖廢黜。此

后,不經(jīng)皇帝同意不得選舉教皇。在這一斗爭中,鄂圖還得到南意的卡普亞

和貝納凡托兩地公爵(潘杜里夫和蘭杜里夫兄弟)的支持。因為他們在與拜

占廷人、阿拉伯人的斗爭中需要鄂圖的幫助。

鄂圖一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對意大利的征服上, 972 年返回薩克

森時已年衰力竭,次年5 月病逝。鄂圖一世想通過占領意大利和控制羅馬教

廷的辦法來加強國內(nèi)統(tǒng)治,這個靠武力維持的“神圣羅馬帝國”,既耗費了

德國皇帝的大部精力,使德國的統(tǒng)一成了泡影,同時又嚴重地阻礙了意大利

民族國家的形成。

鄂圖一世之子鄂圖二世(973~983 年)即位之后,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企

圖奪取德國王位,976 年鄂圖二世鎮(zhèn)壓了亨利的暴亂,并將他的領地轉(zhuǎn)讓給

士瓦本的鄂圖和教會。978~980 年,鄂圖二世與西法蘭克國王羅退爾展開爭

奪洛林的斗爭,羅退爾一度到達阿亨城下,企圖生俘鄂圖二世,但未達到目

的。980 年雙方議和,羅退爾放棄對洛林的一切要求,這是鄂圖二世的勝利。

接著,鄂圖二世繼承父親未完成的事業(yè),981 年向南意大利進軍。盡管

攻克了塔倫諾,但982 年7 月13 日在卡拉布里亞戰(zhàn)役中,被阿拉伯人擊敗。

鄂圖二世的許多著名的附庸都陣亡了,其中包括奧格斯堡主教亨利,邊地侯

伯赫托里特和貢特爾等顯貴,鄂圖本人也險些被俘。

983 年6 月,在維羅那召開帝國會議,企圖重整旗鼓。到會的有薩克森、

法蘭克尼亞、士瓦本、巴伐利亞和洛林的教俗大貴族,捷克大公的使者,倫

巴底和羅馬地區(qū)的主教。但由于米蘭市民的反對和拜占廷拒絕把艦隊交給鄂

圖二世支配,而使遠征阿拉伯人的計劃流產(chǎn)。同年12 月7 日鄂圖二世死于羅

馬。當時,他的兒子鄂圖三世年僅三歲,由鄂圖三世的母親西奧芬諾、祖母

阿德里根德和美因茲大主教威利吉斯攝政,直到996 年鄂圖三世才獨立執(zhí)政

(996~1002 年)。他在大批主教陪同下又開始了對意大利的遠征,并指定

他的表侄布魯諾為教皇(格利哥里五世),并由新教皇給自己加冕。但羅馬、

貝納凡托、卡普亞、那不勒斯都拒絕承認他的權(quán)力。鄂圖三世建立世界帝國

的企圖也沒有實現(xiàn)。

在德國皇權(quán)一再受挫的情況下,教會權(quán)力逐漸增長。從921 年開始,德

國侵略意大利的武力,70%以上是由教會供給的。德國大主教可以代表教皇

為德國皇帝加冕。從10 世紀起,振興教會的克呂尼運動已經(jīng)在法國興起???/p>

呂尼修道院興建于公元910 年,它位于法國勃艮第境內(nèi)??藚文崤缮畟H標榜

清貧、獨身,反對買賣圣職,反對教產(chǎn)世俗化,訂立嚴格清規(guī)戒律,加強以

教皇為首的中央集權(quán)。10 世紀后半期,在馬若爾(948~994 年)任克呂尼修

道院院長的時代,克呂尼運動已變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,勃艮第、法國東

部和意大利北部四十來個寺院都聽命于它。鄂圖二世極力同他保持良好關

系,甚至提議馬若爾任教皇。

在西爾維斯德二世(999~1003 年)任教皇的時代,已公開提出教權(quán)來

自上帝,教權(quán)高于世俗政權(quán),公開向世俗政權(quán)挑戰(zhàn)。

到了利奧九世(1049~1054 年)任教皇時期,教權(quán)得到進一步增強。利

奧九世是克呂尼派僧侶,他下令改組教廷,高級神職人員均由克呂尼派僧侶

擔任。要求各級教士實行嚴格的獨身制,防止教產(chǎn)轉(zhuǎn)移到俗人手中。宣布所

有教產(chǎn)都屬于教皇,應向羅馬教廷納稅。

他的后繼者尼古拉二世(1058~1061 年)于1059 年在拉特蘭宮召開宗

教會議,宣布教皇只能由教廷的樞機主教選舉,世俗君主不得干涉。因此,

教皇與皇帝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。至教皇格利哥里七世(1073~1085 年)時

期,政教之爭達到了高峰。這時德國皇帝亨利四世(1056~1106 年)在內(nèi)政

上遇到重重困難,1073 年初薩克森地方貴族和平民不滿于亨利四世橫暴政

策,舉行起義,皇帝被包圍在加茨堡。后來逃到海爾菲里德。教皇格利哥里

七世利用這一局勢,在1074 年和1075 年兩次宗教會議上,先后提出禁止買

賣圣職和不準教士結(jié)婚,反對世俗授職權(quán),并將亨利四世近臣五人以買賣圣

職罪革除教籍。隨著俗人授職權(quán)的取消,教產(chǎn)直屬教皇,主教向皇帝宣誓效

忠亦相繼失效,這直接威脅到德國君主的利益。 1076 年元月,亨利四世在

沃姆斯召開帝國會議,公開與教皇抗衡,爭奪授職權(quán)的斗爭就這樣開始了,

它延綿了近半個世紀,至1122 年簽訂沃姆斯協(xié)定才告一段落。

1076 年帝國會議,使亨利四世大失所望。世俗公爵當中,除洛林的高特

弗利德外,幾乎誰也沒有到會。到會的主教只有26 名,恰好是一半,另有

24 名主教和兩名總主教沒有到會。這次會議雖然曾給羅馬教皇發(fā)出最后通

牒,信的結(jié)尾是這樣:“朕,亨利,神授的國王,朕偕全體主教告訴你:滾

開!”但亨利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,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不怕威脅,而給

予回擊,宣布開除亨利教籍,解除臣民對皇帝的效忠。因為反對教皇就是反

對上帝及其代理人,所有基督教徒都應起來反對他。同時把追隨亨利四世的

美因茲大主教基戈弗里德也開除教籍。德國諸侯紛紛起來反對亨利。1076 年

10 月16 日教俗封建主向亨利送交最后通牒,若一年之內(nèi)不恢復教籍,教皇

將成為德國最高仲裁人。亨利四世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,被迫請求教皇寬恕。

1077 年1 月,他越過阿爾卑斯山到達卡諾沙,亨利四世穿著悔罪人的衣服在

城堡下等候了三天(1077 年1 月25 日至28 日),才得到教皇的赦免。從此,

“到卡諾沙去”這句話就成了“屈膝投降”的代名詞。

但亨利四世的暫時屈辱,是一種權(quán)宜之計,他伺機報復?;氐降聡?,

重新任命一批主教,并依靠騎士、家臣和南德一部分城市的支持,于1080

年7 月25 日,再度宣布廢黜格利哥里七世,并任命克萊門特第三為新教皇。

1084 年,亨利四世再一次越過阿爾卑斯山,由于得到北部意大利城市和

主教的支持及拜占廷的經(jīng)濟援助,他率軍進入羅馬城,格利哥里七世逃到薩

勒諾,并在諾曼人的幫助下,趕走了德國皇帝的軍隊,但諾曼人把羅馬城劫

掠一空,格利哥里七世不敢再留在羅馬,隨諾曼人逃到意大利南部。1085 年

5 月25 日死于薩勒諾。此后,政教之爭又延續(xù)了35 年左右。最后,皇帝亨

利五世和教皇卡里克斯特二世(1119~1124 年)在沃姆斯簽訂和約。規(guī)定主

教和修道院長由教士選舉,德皇歸還所侵占的教產(chǎn),由教皇賜予指環(huán)和權(quán)杖。

但德國主教和修道院長的選舉須在皇帝或其代表參加下進行,并首先由皇帝

賜予權(quán)節(jié)作為世俗權(quán)力的象征。主教授職權(quán)之爭,暫時告一段落。

三、11 世紀中葉以前的英格蘭

從公元43 年羅馬皇帝克勞狄把不列顛作

為帝國行省算起,至442 年羅馬戍軍完全撤離,羅馬人統(tǒng)治不列顛近400 年,

其勢力范圍主要是在英國東南部。經(jīng)過考古發(fā)掘,發(fā)現(xiàn)百多個羅馬農(nóng)莊遺址,

其中90%在東南地區(qū)。羅馬人在不列顛還建立了五十多個城鎮(zhèn),最大的城市

倫敦,當時只有15,000 人左右。

5 世紀初,由于羅馬奴隸制的危機,羅馬戍軍開始撤離不列顛,凱爾特

人一度恢復自己獨立和自由的生活。5 世紀中葉,居住在易北河、萊茵河和

威悉河下游的裘特人、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先后侵入不列顛,大部分凱爾特

人被屠殺或淪為奴隸,也有一小部分逃到西部山區(qū)和法國的布列塔尼等地。

這一征服過程延續(xù)了近一個半世紀。從6 世紀起,在不列顛開始形成七個小

王國:埃塞克斯、威塞克斯、蘇塞克斯、肯特、東盎格里亞、麥西亞、諾森

伯里亞。

第一個稱霸的是肯特王國。這與它得到教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??咸貒?/p>

王埃塞伯特(560~616 年)是盎格魯-撒克遜人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國王。

597 年,羅馬教皇格利哥里派奧古斯丁帶40 名僧侶,經(jīng)高盧來到肯特。埃塞

伯特為他們重建坎特伯雷教堂。601 年奧古斯丁成為羅馬教皇任命的第一個

英國大主教。埃塞伯特還勸說兩個侄子信奉基督教,一是埃塞克斯國王;一

是東盎格里亞國王。625 年埃塞伯特的女婿、諾森伯里亞國王埃德文(616~

632 年)也接受基督教。約在8 世紀初,全盎格魯-撒克遜各王國都承認基督

教。

在中世紀初期的西歐,教會不僅在精神上為農(nóng)奴制大唱贊歌,而且,通

過政教勾結(jié),教會也成為新興的封建大地主。國王封賜教會大量土地。7 世

紀至9 世紀期間,在國王賜地文書中,只有29 件是不屬于賜予教會的。英國

現(xiàn)今見到的最早的賜地文書是679 年肯特國王赫洛塞爾(673~685 年)給布

利赫窩特修道院院長的文書。國王把塔內(nèi)特河西的耕地、牧場、沼澤和魚塘

賞賜給這個修道院院長。這意味著公社土地所有制從國王手中向教會封建主

手里轉(zhuǎn)移,說明農(nóng)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轉(zhuǎn)化。接受“賜地”

的農(nóng)民須向領主納稅和服各種勞役。

教會在政治上也享有許多特權(quán)??咸貒醯氖紫貢陀蓢跣〗烫玫?/p>

神父兼任,主教們都是國王的高參,他們的意見可以左右當時的政局。教會

財產(chǎn)受到特殊保護。埃塞伯特法典第一條規(guī)定:如偷竊“神和教會財產(chǎn)”要

以12 倍價格賠償。

但基督教在英國的傳播和自由農(nóng)民被奴役也經(jīng)歷了復雜的過程。616

年,埃塞伯特死后,肯特王國曾出現(xiàn)了恢復氏族神的異教運動。 632 年,

諾森伯利亞國王埃德文被殺,異教一度恢復統(tǒng)治地位。直到8 世紀初,隨著

盎格魯-撒克遜諸王國的封建化進程,基督教才逐漸成為占統(tǒng)治地位的宗教。

在國王懷特烈德(691~725 年)時期,教會可以享有免稅權(quán)。8 世紀是

麥西亞王國稱霸時期,國王奧發(fā)(757~796 年)下令造“貢賦冊”,按土地

多寡征收貢賦?!柏曎x冊”的建立,成為封建國家壓榨農(nóng)民的重要手段,也

是封建國家職能的重大發(fā)現(xiàn)。8 世紀后半期,由于丹麥人的入侵(第一次見

于史冊的是787 年),促成諸王國的統(tǒng)一。825 年,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

(802~839 年)在埃蘭丹尼一戰(zhàn),打敗了麥西亞,其他王國相繼承認他為“不

列顛的統(tǒng)治者”,英國開始統(tǒng)一?!坝⒏裉m”這個名詞,大約也是從這個時

候開始的。

真正完成統(tǒng)一大業(yè)的是阿爾弗雷德大帝(871~899 年),他一生做了四

件大事:第一,與丹麥人進行了近30 年斗爭。9 世紀70 年代,英格蘭全境

幾乎淪于丹麥人之手。阿爾弗雷德組建一支百艘戰(zhàn)船的船隊英勇作戰(zhàn),才迫

使丹麥人于879 年簽訂威得摩爾和約。泰晤士河以北為“丹麥區(qū)”,以南連

同倫敦為阿爾弗雷德統(tǒng)治區(qū)。第二,廢除義務兵制,改用封賜土地的辦法來

加強對軍隊的控制,這是后來封建騎士的雛型,類似法蘭克王國查理·馬特

的改革。第三,創(chuàng)立貴族子弟學校,為統(tǒng)治階級培養(yǎng)人才。他獎勵學術(shù),重

金延聘外國學者到宮廷講學。阿爾弗雷德還親自安排把英國文學之父比德

(673~735 年)的《英格蘭民族教會史》和博提烏斯的《哲學的安慰》等著

作譯成本國方言,促進了古代英吉利語言和文學的發(fā)展。他下令編纂編年史,

從而奠定了盎格魯-撒克遜編年史的基礎。第四,編纂法典,把歷代盎格魯-

撒克遜王國法律加以整理匯編,以適應統(tǒng)一國家的需要,這就是英國歷史上

有名的《阿爾弗雷法典》。法典強調(diào)領主權(quán)利神圣不可侵犯,法典第四條規(guī)

定:“刻爾(公社農(nóng)民)企圖謀害他的領主,他應該被處死和沒收其財產(chǎn),

或可付其領主償命金以清白自己”。法典還規(guī)定:依附的農(nóng)民不得隨意遷徙,

須郡尹證明才能遷移。同時,領主對依附于他的人員有法律責任。假如被保

護人曾在另一地犯罪,現(xiàn)在接納的人須向國王交納120 先令的罰金。

在阿爾弗雷德的后繼者愛德華(899~924 年)執(zhí)政時期,由于頻繁的戰(zhàn)

爭以及天災人禍,加速了自由農(nóng)民的破產(chǎn)。自991 年至1014 年英國共付七次

“丹麥金”,共計158,000 鎊(折合現(xiàn)今貨幣約1000 萬鎊)。1018 年卡紐

特國王登位,又勒索82,500 鎊“丹麥金”。這些錢都轉(zhuǎn)嫁到自由農(nóng)民身上,

加速了自由農(nóng)民的破產(chǎn)。10 世紀上半期,自由農(nóng)民的依附化過程已基本完

成?!秮喨麪査沟しǖ洹返诙l明確規(guī)定:“對于沒有領主的人??應該由

其族人將他逮送法院,并在公共集會上為其找一領主”。

11 世紀,英國的自由農(nóng)民逐漸消失了,出現(xiàn)各種不同身份的依附農(nóng)民,

現(xiàn)在須向領主交納少量實物和貨幣地租,有時還服徭役。但仍保有自由農(nóng)民

的身份,須為國王服兵役。其次是“格布爾”,這是一種無權(quán)的農(nóng)民,他們

被束縛在領主的土地上,每周服兩天、三天的徭役,而且交納沉重的貢賦和

各種苛捐雜稅。例如:在圣邁克爾節(jié)(9 月29 日)交納租金10 便士。在圣

馬丁節(jié)(10 月11 日)交納23 蒲式耳大麥,兩只母雞等等。此外還有叫“卡

特爾”的“茅舍農(nóng)”,只占有5 英畝的份地,在秋收大忙季節(jié),每周要為領

主勞動三天,其他苛捐雜稅也很重。應當指出,直到1066 年諾曼人征服之前,

仍有12%是自由農(nóng)民,他們主要集中于“丹麥區(qū)”。

拜占庭帝國:

拜占廷在10 世紀時,還編纂了不少詞典、詩文選集以及對古典作品加以

評介和注釋的工具書之類作品。11 世紀中葉后,在拜占廷皇帝的大力支持

下,君士坦丁堡大學(1045 年成立),延攬學者,開展學術(shù)討論,成為東歐

的著名學術(shù)中心。拜占廷文化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起過重要作用。

羅馬尼亞:

9 世紀末10 世紀初,第一保加利

亞王國侵占了瓦拉幾亞、摩爾達維亞和特蘭西瓦尼亞的一部分。第一保加利

亞王國衰落后,摩爾達維亞于10 世紀末為基輔羅斯所征服,特蘭西瓦尼亞于

11 世紀末并入匈牙利王國。

塞爾維亞:

10世紀末,塞爾維亞一度處于保加利亞的統(tǒng)治之下。

1018 年,拜占廷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,接著又迫使塞爾維亞臣服。

此后,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轉(zhuǎn)到了澤塔。沃伊斯拉夫的兒子米哈伊

爾在位時期(約1050~1082 年),合并了拉什卡。米哈伊爾為了提高塞爾維

亞的國際地位,于1077 年從羅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里得到一頂王冠,開始

稱王。其子博丁在位時期(約1082~1101 年),又合并了波斯尼亞。但是,

博丁死后,塞爾維亞再度陷于分裂,波斯尼亞被迫依附于匈牙利,其他地區(qū)

則處于拜占廷的控制之下

感覺不錯,贊哦! (0)
下次努力,加油! (0)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
評論
    共 0 條評論
本站所發(fā)布的全部內(nèi)容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搬運,僅限于小范圍內(nèi)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,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!
如果有侵權(quán)之處請第—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敬請諒解!qq:2850716282@qq.com
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-532
關于本站 聯(lián)系我們 特別鳴謝